挂职杨浦,今生有为
 
发布时间: 2011-12-08 浏览次数: 784

一年的挂职锻炼结束了,作为杨浦与高校区校人才共育工作创新机制的实际受益者、也是杨浦十挂的幸运一员,我想以“信访一年间”为题,以自己的挂职感受,与大家一起来讨论问题、分享观点。

第一个问题:杨浦信访,我懂你到底有几分?

去年年底的一纸任命:杨浦区信访办副主任(挂职),让我这个拥有17年高校教龄的法律教师有机会开始人生中的一次新社会角色体验:以政府管理者的身分介入到社会矛盾化解处理的专业活动中。这个机会对我来说,很宝贵、很难得。应该说,周四区长接待日参与接访及其他工作的经历,让我对杨浦信访、杨浦区情以及信访工作中的难点问题逐渐有了了解,感性认识中也有了理性思考。如果必须要给自己打分的话,那么,杨浦信访,我懂你有三分,敬重你更有七分。因为,信访接待工作之烦难、化解说服工作之困难,维稳落实工作之艰难,这些要考验的已不仅仅是信访干部的耐心与政策水平,更主要的是要将对党的事业的忠诚与对百姓民生的关爱全部转化成“责任”与“奉献”。“信通访和”连着的是“政通人和”,每一个上访人,每一件信访案,都体现了人民群众对党和政府所寄予的一种信任与期盼,同时也是对转型加速期区委区政府执政能力的实际考验。“哭声、骂声、闹声、埋怨声、声声入耳;关心、真心、贴心、责任心、心心相印”,上海市委书记俞正声同志对信访干部提出的履职要求,也让我这样的信访挂职干部感悟到了责任见于行动的真正含义。在这里,从一个认真的倾听者到实际事务与活动的参与者、积极行动者,我学会了如何与人接近,如何与矛盾打交道,如何从问题堆里向外突围……。从“信访”到“和谐”,其间的距离有多长,其间的辛苦知多少,杨浦信访人的胸怀与抱负,让我感动,让我崇敬!我为自己能成为一名挂职信访干部,一名杨浦信访人感到骄傲和自豪!

第二个问题:杨浦信访,我能为你做些什么?

说来非常遗憾,也令人感慨。本来,我很想结合自己的专业特长为信访办的领导同志多做些实事,多帮些忙,就象一开始我尚有较多时间投入到信访挂职锻炼中去那样:协同接待、接触材料、介入个案,参与研讨、共商对策。但是,由于后来服从学校部门轮岗需要,从教学转入全职管理岗位后,每周至多只有一天时间挂职锻炼,因此,我的活动范围事实上至多也就相当于信访“观察员”了。在这一年当中,我主要做成了的实际工作就两件:一是参与每周四的“区长接待日”信访工作,二是通过自己的学习、感受与体验,协助信访办领导完成工作思路调研与理论研究的课题任务。例如,在信访办杨继承主任、马兆玉副主任的领导与帮助带动下,我执笔完成了《转型加速期信访矛盾的聚集及其疏导治理机制探索》近2万字的调研报告(已获市社联优秀论文奖)。我们希望站在改革开放30年的历史高度、立足于中国进入转型加速期后信访矛盾聚集的新历史背景,来破解杨浦信访工作实践中出现的“成长的烦恼”。即如何促进杨浦信访的“有进有退”?能否尝试职能信访干部的内部挂职办公机制?如何启动针对特定人群的“心理干预”等特殊订制的政府购买服务?如何从杨浦区情出发,尝试建立旨在实现公正的社会代价补偿机制?由此来培育市民社会的民间自治力量,塑造阳光透明的责任政府形象,实现和谐杨浦的生态法治环境治理。

应该说,社会实践本身,才是最具生命力的法律真知的活力之源。因为“活法”(living law)始终存在于我们平凡而又琐碎的工作中,经由理性思考又将存在于我们工作的大智慧中。杨继承主任常常运用唯物主义的世界观与方法论,与我们这些挂职干部一同探讨如何寻求破解社会发展中的信访矛盾难题的思路与方法,这给了我们很多教益与启迪。今后如有需要,我非常愿意能以允许的方式继续为杨浦信访的繁荣与发展贡献自己一份绵薄之力。

第三个问题:挂职杨浦,我们的收获究竟是什么?

与所有在座的“杨浦十挂”同仁一样,我们大家都会深深地体会到,我们是时代的幸运儿,我们是骄傲的杨浦人!杨浦区委、区政府的领导,特别是区委组织部各位领导与同志,还有我们所在挂职部门的领导与同志,包括我们自己所在高校及部门的领导,你们都给予了我们以工作事业上的许多关怀与支持。挂职杨浦,我们收获的绝不只是多了一份履历,多了一些人脉与圈子。这是一场以政府管理者的角色赋权来对干部综合素质能力的测验与考试,这是一次事业发展与人生进阶的新起点。经过这次风雨的洗礼,站在人生的大舞台上,展望“知识创新杨浦”三区融合、联动发展的灿烂未来,对于我们挂职干部来说,定位决定地位、思路决定出路、方向决定方法、眼界决定境界,角度决定深度。除此之外,带着杨浦的经验、热诚与智慧,以一颗感恩的心去回报社会、献身教育,这才是我们最大的收获。对我个人来说,挂职杨浦,今生有为!信访一年间,新知新境界。